明天子完整作品精彩章节
爱屋及乌,恨屋及乌。
朱祁镇回忆之中的太后,向来是威严有余。温情不足。
而且襄王在朱祁镇心中也是一个特别的王爷。 太后所育三子,长子自然是明宣宗,次子是越王,越王向来身体不好,根本没有就蕃。甚至太医也说了,越王的病,不利子嗣。一直在京城养病。
越王自然无缘大统。
而襄王是太后三子,因为是幼子,向来亲厚,本来就住长沙,后来又迁往襄阳。而襄王本身能力也值得注意。
当初仁宗皇帝驾崩,宣宗皇帝当时在南京,太后当初就扶持襄王监国。等宣宗皇帝从南京回来。而且这是襄王第一次监国,而并非最后一次。
宣宗皇帝虽然没有如文宗皇帝一般,五次出塞扫北,但是也是巡过边关,与鞑子交过战的,当宣宗皇帝出外的时候,就是襄王监国。所以襄王对百官之中,也是有一些威信的。
而且更让朱祁镇担心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所以为的祖宗家法,并非那么坚不可摧的。
而今毕竟是明前期,而不是后期。
明太祖与太宗之间,是靖难之役,而仁宗皇帝与汉王之间的争斗,延续了两代人。也是宣宗皇帝用残忍手段,将汉王杀死,才算是结束。
即便是太宗与仁宗,仁宗与宣宗之间,看似正常交接,但是其中不知道暗流,是后世之人不明白的,别的不说,三杨为什么这么得重用,就是他们都是仁宗潜邸中人。在夺嫡之中,立下了大功。
唯一让朱祁镇安心的事情,就是襄王而今不在京师,而在襄阳。
但并不是说,这就万无一失了。
权力争夺之中,谁觉得万无一失,谁就离死不远了。李建成将李世民就要逼出京师了,觉得大事已定,谁知道李世民反手就是玄武门之变。
襄王金册之事,就好像是一个刺一般,深深的刺进了朱祁镇心中。
朱祁镇说道:“王大伴,你觉得该怎么办?”
王振听朱祁镇如此一说,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说道:“而今不可妄动,但也不可没有准备,请小爷一封手令,奴婢联系宫中忠义之辈,为小爷效力。让太后不敢轻举妄动。”
“小爷只需与内阁诸位大人亲善,想来陛下的大事过了,自然会说小爷登基之事。”
朱祁镇说道:“你与五军都督府诸位公侯有联系吗?”
在明后期,五军都督府早已成为摆设了,天下兵马大权都归了兵部。但是而今这个时代,五军都督府依旧权力非常大,统管天下卫所。而且在五军都督府中掌握权力的,都是永乐以来的名臣宿将。
比如说张辅。
张辅而今就是武将之首,封英国公,虽然已经不在五军都督府任事,但是依然挂着中军都督府的头衔。
说起来,永乐时间的靖难功臣,而今也次第凋零,不过宣宗皇帝也亲自上过阵,麾下也有相当一部分真正打过仗的将领。
但是整体素质上来说,宣宗皇帝留下的功臣,远远比不上永乐靖难功臣,而永乐靖难功臣,又远远比不上太祖开国功臣。虽然张辅还在,但是名臣宿将,已经陷入青黄不接的情况中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五军都督府掌管天下兵权,想要在京师做成什么事情,如果没有五军都督府的支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是而今的王振,还不是几年前的王振,他是宫中区区一个宦官,如何能将手伸进五军都督府中。
“奴婢无能,请陛下责罚。”王振立即跪在地面上,说道:“在五军都督府中任事的人,有两人能用。”
“谁?”朱祁镇问道。
“会昌侯,与李奶妈的丈夫胡信。”王振说道。
朱祁镇双眼无神,愣愣的看着香炉。心中不住的想着各种消息。
皇位之争,这样动辄满门抄斩的买卖,五军都督府之中大部分将领是不会做的。
原因很简单,虽然后世明朝是文贵武轻,但是宣德年间,还是武将还是能压文官一头,真正得用的武将,谁头上没有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特别是如张辅这样大将,历经三朝,永乐,洪熙,宣德。即便是襄王继位又怎么样?
能断了英国公张家不成?
所以大部分武将是不会参与进去。文官方面倒是正统的拥护者,如三杨等人,他们读圣贤书,对嫡长制定然是遵从的,但是这个时代,文官虽然权力有所提升。
但是在权力交接的前夜,他们反而没有力量去影响什么。
不过五军都督府之中,有两个人,却让朱祁镇担心不已,因为他们两人是决计会听太后的命令的,就是政变也听从。
这两个人就是彭城伯张㫤,与实际掌管五军都督府事的张昇。这两个人都是太后的兄弟,说起来,也算是朱祁镇的舅爷了。
仁宗皇帝娶妻的时候,太宗皇帝还是燕王。靖难起兵的时候,张家举家相从,张㫤从太宗皇帝征大宁,又从仁宗皇帝守北京有功,封彭城伯。也算是靖难功臣之一。
只是而今年纪大了,不大管事了。
但是张昇却不然。
宣宗皇帝数次出京,或巡边,或击虏。虽云太后与襄王监国。但是真正执掌京师的就是张昇。
有这两人在,一旦太后有命,换一个皇帝。木已成舟。五军都督府与内阁诸位大臣,大抵也不会说什么。
这也是宣宗皇帝临终之前,为什么要大臣们,家国大事必秉太后而后行之。
不仅仅是因为宣宗皇帝对母亲非常信任。也同样是一个事实。
太后张氏,在永乐年间,辅佐仁宗皇帝与汉王夺嫡的时候,就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又在太宗皇帝之后,数次政治危机之中,处理妥当。
虽然身在后宫之中,但是影响力之大,决计不仅仅限于后宫。
朱祁镇虽然觉得自己有些不孝,但是心中还是觉得:“比起太后张氏,母后实在差太远了。”
太后张家兄弟两人,都在五军都督府掌实权。
而皇后孙家,父亲孙愚也就是刚刚所言之会昌伯。之前不过是工部督造天寿山的一小官而已,根本没有经历过战事。
即便是有都督府佥事,也不过食禄不任事而已。
孙家与张家的实力简直是没有办法相比。
但是再没有办法相比,朱祁镇所能依靠的也只有孙家了。至于胡信,一来朱祁镇信不过,二来朱祁镇也不觉得胡信能办出什么事情来。
胡信的妻子李氏入宫为朱祁镇的奶妈,这就说明一件事情,胡信的官职一定不高。真正有实力的将官,怎么会让妻子为人奴婢。
纵然太祖为了限制太监,建立了女官制度,选年四十以上,贤良淑德之妇,入宫中执事。说起来李氏身上也是有官衔的。
但是真正功勋之家,决计不会让妻子如此的。
朱祁镇也不能将事情寄希望于这一个小军官身上。
朱祁镇猛地起身,说道:“王大伴,为孤做两件事情。”
“小爷请讲。”王振说道:“奴婢万死不辞。”
“第一件事情。”朱祁镇说道:“将这襄王金册为太后取走之事,传出去。第二件事情,让会昌伯入宫一次,记住是不许让别人知道。”
王振说道:“奴婢明白。”
朱祁镇心中有些黯然,暗道:“朕不愿意与太后为敌,只是有些准备不得不做。让我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废皇帝是绝对不可能的。”
朱祁镇心智毕竟不是一个九岁小儿,知道废帝的下场是什么?事有不谐,他宁死。小说《明天子》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章节目录
-
滴血汉末
主角是满馨桐乐嘉婷的精选军事历史《滴血汉末》,小说作者是“穆可馨”,书中精彩内容是:故而灵帝有此一问。何进胸有成竹,他不紧不慢地说:“这次黄巾贼到处在作乱。朝廷兵力明显不足。老臣以为陛下可以采取两个方案;其一,诏令颍川周边各郡,抽调郡兵驰援颍川...
-
大明:我爹是朱元璋
王贵朱铭是《大明:我爹是朱元璋》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狼多多”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可和大明的千军万马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虽然朱铭没想夺大明的江山,但车里接壤着缅北,老挝,柬埔寨。再往西,更是东南亚,中亚,东欧……“上辈子都没出过国,这一世到处旅游一下不过分吧?”朱铭眼中憧憬无限,动力满满。于是……三日后,车里王府邸再添新眷!俞显得到消息时,正在喝茶,当场就喷了...
-
开局死牢被斩首?我以诗歌修儒道
楚凤歌李风眠是军事历史《开局死牢被斩首?我以诗歌修儒道》中的主要人物,梗概:许多人纷纷沉思了起来。望江楼二楼的雅间内,张云棠与杨谦正与一位女子对坐饮茶。在两位大儒对面的是一个身穿华美罗裙的女子,这女子约莫双十年华,雍容华贵,梳着时下最流行的发髻,斜插着一根熠熠生辉的金步摇。她拈起茶盏,浅呷一口,微微一笑,刹时间如昙花绽放,活色生香...
-
我在古代网购
军事历史《我在古代网购》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刘明李小柔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闲暇一语”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虽然还有一场诗词比赛,但是,不管结果怎么样,文德书院已经赢了2场了,就算输了,三局两胜,还是文德书院获胜。“文德书院已经赢了2场,不知道接下来的诗词比试,你们是否还要继续?”巨叶书院的学子纷纷看向叶夫子,只见叶夫子摇摇头。今天这场面,继续比下去也是自取其辱。刘明表现出来的才学,碾压了在场的学子...
-
抗日之碧血鹰翔
正在连载中的军事历史《抗日之碧血鹰翔》,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王进段明宇,由大神作者“最后一名”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但是,飞机就不一样了,起飞后,最多三十分钟就可以抵达。刚刚飞过了缙云山,高飞便从后望镜里发现了位于他这个作战编队左后侧的杨英华中尉驾驶的战机脱离了队伍,他有些奇怪,正要以手势进行询问,忽得便又看到左后方的高空之中出现了几个黑点,那并非是他们机群的飞机,在这个方园范围之内,如果不是自己这方面的战机,那...
-
替身:开局扮演慈父?
阿列克谢斯大林是军事历史《替身:开局扮演慈父?》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茜栎”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凌晨,我独自走进地下通讯中心,耳机里传来列宁格勒的呼吸声:“这里是冰上生命线指挥部!第37运输队抵达,损失0辆卡车!”接线员的声音带着哭腔,“司机们说,是斯大林的画像在车头,帮他们避开了所有冰裂。”我摸着通讯中心墙上的地图,拉多加湖的冰面被标成红色,像条流动的血脉。想起在捷尔任斯基工厂看见的场景:...
-
李坏何芊写的小说纨绔世子爷全文阅读
强烈推荐军事历史小说《纨绔世子爷》,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坏何芊,作者“我的长枪依在”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大人明察…察…”“明察秋毫!你这半吊子的学问就敢拿出来拍马屁,日后小心拍在马脚上!”何昭斥责道,遂又自言自语:“你可知我写的是谁的诗?这是那李长河的诗…”“啊!”武烈一脸不敢相信,眼睛瞪成铜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何昭一边念一边踱步:“光这一句也算经世之作,每次看都觉得妙不可言呐。你说这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