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命的人精品阅读精彩章节
可令文天祥万万想不到是,第二天一早,伯颜便邀请文天祥前往中军大帐,说是有宋使来营,让文天祥共商大事。文天祥刚入座,便听传令兵喊道:宋使求见!
只见贾余庆双手捧着传国玉玺和降表走了进来,大声说道:“大宋右丞相贾余庆奉传国玉玺及降表前来请降。”一时间文天祥血气攻心,脸色煞白,一个趔趄差点倒下,幸得护卫扶住方才稳住身型。此刻他脑子一片混乱,听不清伯颜与贾余庆说了些什么,满脑子都是从小到大读过的那些圣贤书,他不明白朝廷明明还有两淮,两浙,闽粤等大部地区,尚有一敌之力,为何要降?于是他想到了临走前母亲交代的忠贞守节,取义成仁;他想到了夫子教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想蛮元残暴不仁,为了天下百姓,自己绝不能屈服。他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恍惚间听到了伯颜对贾余庆讲:“你回去让谢太后安排几个祈请使将这降表和传国玉玺送到大都面呈我大元皇帝。哦,对了,请文丞相一并前往吧。”言毕便径直走了出去,不再理会他人。
文天祥就这样被胁迫北上,但他对自己与那些昔日的上司、同僚,如今的卖国贼一同上路深以为耻。这些“祈请使”的一幕幕丑行,更使文天祥愤怒不已。文天祥决意不与元朝合作,打定主意要找机会逃跑。
自打宋廷投降与文天祥被伯颜扣押的事传入富阳军营,全军上下一片震惊。文道生内心无比焦急,他深知群龙无首的可怕,如若不能将军队团结起来,那军队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别说抗元了,连救父都难,于是他咳了两声,然后说道:“诸位,我父去之前曾交代我,他说蒙元寡信,此番议和,伯颜必不肯受。而朝廷投降者众,势必会降。如他回不来,我军即刻开拔永嘉,与益王汇合,再做图谋。”
文道生停顿了一下,看向面容各异的众人,因为他知道,自从左右丞相吴坚、贾余庆颁发的檄文到了军中,已有人心生异变。他继续说下去:“今日军中收到朝廷檄文,要我等卸甲降元。诸位应该业已知晓了,只不知诸位作何选择?”
话一出口军营内瞬间分成两派,一边是由统制江诚领导的投降派,觉得眼下朝廷都降了,他们也没必要继续抗元了;另一边副将张大鹏领导的南下抗元派,他们认为朝廷虽然降了,但丞相可还没降,而且永嘉尚有益王和卫王在,所以应该继续抗元救国。
“数十年来战火不休,天下百姓深受其害,如今朝廷既降,为得就是使百姓免于战火,我等亦当投降才是。”江诚统制率先站出来说话,他原为禁军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是谢太后心腹爱将。德佑元年,文天祥起兵勤王达到临安时,谢太后便安排江诚协助文天祥训练勤王军。此时一听朝廷投降,他也就有了投降的心。
“投降?那狗日的蒙古人把人分成四等,说什么蒙古人打死汉人,就如同打死一头牛,只需杖五十,赔点丧葬费。蒙古人根本不把汉人当人看。他妈的!我们凭什么投降?”张大鹏越说越气,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继续说道:“依我看,还是按丞相交代的,我们南下永嘉继续抗元。”
“话虽如此,可我等区区数千人,如何敌得过二十万元军?”讲到这里,江诚看向文道生继续说道:“再者皇帝都已投降,加之此前投降者,皆被授予高官厚禄,我等何不投降,既保百姓免于兵灾,又能护佑家人免受元人欺诲。”
“他妈的!要降你自己降,反正老子誓死不做亡国奴!”张大鹏骂骂咧咧。
此话一出,气氛瞬间凝固,江诚脸色一变,紧紧盯着张大卓,右手搭在刀柄上,喝道:“你骂谁!”
张大鹏冷哼一声,并不搭腔,只狠狠瞪着江诚,紧握着刀柄的手微微发力,正待发作。只听文道生负手说道:
“二位将军稍安勿躁,朝廷既降,且人各有志,为减少不必要的争执,军中欲降者,就由江统制带领,在此等元军过来纳降;欲南下者,由张副将领队,即刻前往永嘉。”
江诚听得道生发话,心下权衡利弊之后,将紧握刀柄的手松开,对着道声抱拳领命,随即看向张大鹏冷哼一声,便欲转身离去。
就在江诚转身的刹那,文道生朝张大鹏使了个眼色,张大鹏立马挥刀砍向江诚后颈。朴刀破风而来,角度极为刁钻,眼看江诚就要命丧于此。可那江诚好似脑后长眼似的,一个前滚翻,堪堪躲过这致命一击,没等江诚站稳,张大鹏又一招力劈华山把江诚砍倒在地,鲜血喷涌而出,张大鹏一脚踩在江诚背上,一个手起刀落江诚的头便滚落下来……
“少帅,江诚已死,接下来该怎么做?”张大鹏抱拳问道。
文道生沉吟片刻,说道:“大鹏哥,我们分头行事,你把军中身手矫健的抽二十人与我同行;然后你即刻拔营前往福州与益王汇合。”
“是!”张大鹏拱手领命,随即便拔营行军而去,留下二十身手矫健的军士给道生。道生望着渐渐远去的张大鹏与军队,拱手抱拳,高声喊道:“保重!”而后便率众人往元营方向而去。
行至距约元营五里处的一栋住宅外,一名身着劲装的男子迎了上来。
“少帅!”男子行至文道生身前,拱手道。
“杜大哥,现在情况如何?”文道生双手抱拳回礼道。
那杜大哥将手一摆:“进屋细说。”这位杜大哥,全名杜浒,自幼习武,一身拳脚功夫相当了得。文天祥去元营前把他安排在此作为接应。
众人鱼贯而入,在大厅上分主次坐好。文道生便迫不及待开口道:“我父现在怎样?”
“丞相现下安好,那伯颜敬佩丞相,并没有为难他,只每日派人守着丞相,恐怕我们不好混进去。”杜浒说完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哦,对了,少帅,听说伯颜要丞相明日随祈请使前往大都见忽必烈。”
文道生以手扶额,满脸苦闷地问道:“元营守卫森严,仅凭我等寥寥数人,该如何营救我父?”
众人陷入沉思,纷纷思索良策,一时间厅内一片寂静。
倏地!一个清朗的声音打破沉寂:“依我看,不如来一招声东击西。”讲话的是文道生的大师兄刘子扬,自幼与道生一起习文练武,两人情同手足。
“师兄,怎么说?”文道生问道。
“现下朝廷已降,元营内守卫自然会松懈,我们只需趁夜混进元营,四处点火,引起骚乱,然后救走丞相即可。”刘子扬自信满满地说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师兄,我们该怎么混进去?其次救人后要怎么出元营?毕竟我们也就二十二人,元军可有数万呀!”道生说出自己的担忧。
“呃……这个我暂时还没想到。”刘子扬略显尴尬。
“少帅,我有个想法。”杜浒站起身,看向文道生眼神坚毅地说道。
看杜浒眼神坚定,文道生便急不可待地让杜浒赶紧说,“快快请讲!”
“以我们二十二人闯元营救丞相,无异于羊入虎口。明日丞相和祈请使北上大都,那祈请使团不过百余人,我们只需装做商队跟着他们,伺机而动,待救得丞相,即可乘船南下与益王汇合。你们意下如何?”
“避实就虚,此法甚妙!”文道生拍手称道,“那我们就依杜大哥所言,大家依计行事。”
杜浒便也细细交代诸多事宜,众人领命各自按计划行事而去。小说《不信命的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
大明:我爹是朱元璋
王贵朱铭是《大明:我爹是朱元璋》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狼多多”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可和大明的千军万马相比,还是有些不够看。虽然朱铭没想夺大明的江山,但车里接壤着缅北,老挝,柬埔寨。再往西,更是东南亚,中亚,东欧……“上辈子都没出过国,这一世到处旅游一下不过分吧?”朱铭眼中憧憬无限,动力满满。于是……三日后,车里王府邸再添新眷!俞显得到消息时,正在喝茶,当场就喷了...
-
开局死牢被斩首?我以诗歌修儒道
楚凤歌李风眠是军事历史《开局死牢被斩首?我以诗歌修儒道》中的主要人物,梗概:许多人纷纷沉思了起来。望江楼二楼的雅间内,张云棠与杨谦正与一位女子对坐饮茶。在两位大儒对面的是一个身穿华美罗裙的女子,这女子约莫双十年华,雍容华贵,梳着时下最流行的发髻,斜插着一根熠熠生辉的金步摇。她拈起茶盏,浅呷一口,微微一笑,刹时间如昙花绽放,活色生香...
-
我在古代网购
军事历史《我在古代网购》目前已经全面完结,刘明李小柔之间的故事十分好看,作者“闲暇一语”创作的主要内容有:虽然还有一场诗词比赛,但是,不管结果怎么样,文德书院已经赢了2场了,就算输了,三局两胜,还是文德书院获胜。“文德书院已经赢了2场,不知道接下来的诗词比试,你们是否还要继续?”巨叶书院的学子纷纷看向叶夫子,只见叶夫子摇摇头。今天这场面,继续比下去也是自取其辱。刘明表现出来的才学,碾压了在场的学子...
-
抗日之碧血鹰翔
正在连载中的军事历史《抗日之碧血鹰翔》,热血十足!主人公分别是王进段明宇,由大神作者“最后一名”精心所写,故事精彩内容讲述的是:但是,飞机就不一样了,起飞后,最多三十分钟就可以抵达。刚刚飞过了缙云山,高飞便从后望镜里发现了位于他这个作战编队左后侧的杨英华中尉驾驶的战机脱离了队伍,他有些奇怪,正要以手势进行询问,忽得便又看到左后方的高空之中出现了几个黑点,那并非是他们机群的飞机,在这个方园范围之内,如果不是自己这方面的战机,那...
-
替身:开局扮演慈父?
阿列克谢斯大林是军事历史《替身:开局扮演慈父?》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作者“茜栎”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梗概:”凌晨,我独自走进地下通讯中心,耳机里传来列宁格勒的呼吸声:“这里是冰上生命线指挥部!第37运输队抵达,损失0辆卡车!”接线员的声音带着哭腔,“司机们说,是斯大林的画像在车头,帮他们避开了所有冰裂。”我摸着通讯中心墙上的地图,拉多加湖的冰面被标成红色,像条流动的血脉。想起在捷尔任斯基工厂看见的场景:...
-
李坏何芊写的小说纨绔世子爷全文阅读
强烈推荐军事历史小说《纨绔世子爷》,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军事历史,代表人物分别是李坏何芊,作者“我的长枪依在”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大人明察…察…”“明察秋毫!你这半吊子的学问就敢拿出来拍马屁,日后小心拍在马脚上!”何昭斥责道,遂又自言自语:“你可知我写的是谁的诗?这是那李长河的诗…”“啊!”武烈一脸不敢相信,眼睛瞪成铜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何昭一边念一边踱步:“光这一句也算经世之作,每次看都觉得妙不可言呐。你说这李......
-
纨绔世子爷番外
《纨绔世子爷》是作者“我的长枪依在”的又一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角色李坏何芊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六七条船了。话虽如此何昭没太放在心上,毕竟他的职责不过接送生辰礼物,同时下文书准许这五百厢军入开元境内,从水路进开元城再到京都不过一小段路,出不了岔子。倒是这两日魏雨白每天来找他帮忙,之后又提出请他告知皇上,战后兵员稀缺,北方漠州铁矿需要早派兵丁增防。铁乃是能决定战事的重要资源,何昭觉得有理,照奏给皇上。结果魏雨白下午又来,这次是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