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玩物,却把所有上位者玩弄
时间:2024-08-28 16:08:22
《她一玩物,却把所有上位者玩弄》是作者“水不留痕”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李珍贵妃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她有想法,那个男人就会对她有防备,当时桃花笑着一句“若公子无钱买米粮,桃花可以去乞讨”,哄得范夜白开心大笑。太子让桃花帮他打理内院,似是玩笑。桃花感到太子对内院的有心无力,太子他是真想整顿东宫,桃花想帮他。李贤对桃花的肯定和保护,让桃花很感动,她第一次觉得自己被人尊重,而不是被当成一个玩物。......
>>>>《她一玩物,却把所有上位者玩弄》在线阅读<<<<
精彩内容试读
李珍浑身都在抖,当初见过红衣女郎淹死在自己面前,她做了许多年的噩梦,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人劫持,更没有想到会有人被刺死在自己面前。
在贵妃怀里,李珍仍觉得这一切不真实,仿佛如一场梦。
她恍惚中听见贵妃对下面的人说:“看看这些人是什么来历,速回来报我。”
贵妃的声音冷静,没有半分惊慌。
那天回到船上,贵妃帮李珍洗净身上血迹,轻轻将她放在床上。
外面不停有人来报。
贵妃放下帐子,让人就在外间听人汇报,声音清晰,一字一句传入李珍耳中。
“主子,那两人手掌有厚茧,身上有伤,皆是刀伤剑伤,不是平常剑客,应该是军中之人。”
“主子,此地不宜久留,码头船众多,若有军队在此,久之,必会引起内乱。”
贵妃说了一声:“我们现在就走。”
贵妃的十余艘商船慢慢起航。
有护卫在说:“公子,这批人应该不是三皇子的人,三皇子要动手,肯定不会一两个人这样出击,这些人和唐叔报过来的人应该是一批人,他们应该在找什么。唐叔说那日夜探李珍巷的人警觉性很高,并不恋战。”
贵妃说:“敌在暗,我在明,要我性命的人不少,加强警戒,他们应该没有达成目标,还在附近,大家都小心一点,下次,咱们一定要抓个活的。”
又有人来报:“主子,京城和南阳有信到。”
贵妃接过信件,对所有人说:“你们下去吧。”
这些刺杀,对贵妃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小时候父亲范安陆不动手,唆使祖母和继母宁氏动手,好多次想弄死贵妃。
就算有沈涵之的保护,贵妃也曾中招,喝了弟弟范夜静端来的一碗汤。
喝完范夜静端来的汤,贵妃中毒。
当时贵妃命悬一线,他的小舅舅沈涵之抱起小夜白,拼命跑到城东一个小医馆,硬闯内院,在一个院子门口跪了好几个时辰,那看似不起眼的老婆婆,施恩救活了小夜白。
经过生死关的小夜白,那时他还尚不足十岁,活过来后,以余逸之的化名,联合沈家,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了范家在京城的所有产业。
贵妃被送到向丹阳的东都书院上学。
向丹阳与宰相文博是同门,他的手下,还出过几个朝廷要员,能入东都书院的孩子家中非富即贵,沈涵之挖空心思,使了不少钱财,才装饰贵妃送进去。
贵妃是商人沈涵之带大的孩子,聪慧,经历过生与死,他更知道要什么,在这里,他结识了宫中大总管汪敬元的养子汪潼。
别人的十岁,还是孩童稚子,贵妃的十岁,已经开始在谋生谋利谋权,他要的,不是三皇子李泽可以给得起的。
与文杰的一见如故,是他不知筹划过多久的。
贵妃给范沈两家带来的利益,早就超过前沈家几十年积累。
京城那供达官贵人消遣的金凤楼、美锦院,聆音阁、莳花院……都是贵妃的产业,他是背后老板,他的收入和消息来源宫里宫外都有,他和沈家赚得满盆满钵。
总管太监,宫外也有产业。汪敬元在宫外的宅子是贵妃十五岁时给他置的,汪敬元不能人道,却贪图美色,贵妃给他搜罗过不少美人。
为护贵妃这个财神不倒,汪敬元怕他被别人给杀了,宫中侍卫内斗,皇帝大怒,杀了一批,处分了一批人。
汪敬元让贵妃到发配地将这受过处分的人买了回来。
贵妃身边的护卫是按皇帝标准来配备的,这些人,不仅是护卫,还是谋臣。
贵妃人不在京,京中不停有消息传来,以前他还避着李珍,这次李珍为他受惊,贵妃怕李珍再出事,从此将李珍缚在身边,不再让她离开半步,有些事也不再避着李珍。
李珍脑子里认为的商人,就是开家店,做点小买卖,或贩些货来卖,通过差价来赚钱。
贵妃也是商人,他不是这样的。
贵妃将李珍带在身边,李珍只听,从不插言。她是读过贵妃的兵书和商书的,以前那是字面上的。
如今李珍站在贵妃身边,听得多了,好多事,仔细想想,李珍她心里极怕,却只能装作没事人一样。
南阳、湖广收粮,根据不停过来送信报信的人的只字片语,李珍串起来,竟然是一个惊天的局。
三皇子李泽,被封南贤王,他人在京师,西北军中将领大都是他亲信或手下,西北囤兵十多万。
近年,西北大战没有,小战事不断,李泽借机私自招兵买马,已扩军到十五万。
士兵多,所需粮草饷银更多,去年底本应大销的丝绸,因为皇帝突然下的节俭令,贵妃和投靠李泽的几个大的丝绸商人手上的货卖不出,换不来钱,大量库存积压。
没钱,还有十几万人张着嘴等着军饷和吃饭,不止贵妃一人,跟着李泽的这一批商人都被李泽夺了家。
朝廷会分配粮草,同时担心战时运输困难,无粮草延误军机,下放部分权责由各军自主购粮。
李泽拿到钱后,就命人前来产粮地南阳、湖广来收抢粮。
贵妃早就在这里等着李泽。
粮商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由贵妃手下、沈家还有苏杭那批有钱的富商组成的。
这些粮商和朝廷官一起,每半个月根据市场行情开一次听证会,确定下半个月粮食收售价格。
粮商们刚开始以一个很低的价格卖与朝廷,粮商有利润,但极少。
朝廷收到粮之后,发往各地军队。
这时,粮商暗地派另一批人开始在市场收粮,粮价炒高不少,拿军粮转手去卖,利润有二到三成。
拿到朝廷派发的军粮,到市场卖掉,赚得的钱再向朝廷购粮,这么高的利润,获得的利,两年的军饷都来了。
李泽得到这个消息,大喜,命手下人不停从朝廷库中买粮,然后买出来的粮再转手卖出,借机谋利。
每年产粮差不多有定数的,每个军队分的粮是有配额的,其他军队也有人倒卖,但动军粮是要杀头的,敢动军粮的人不多。
李泽听到这消息,大喜过望,命手下卖掉了三分之二的军粮,获利丰厚,拿着这些钱又从朝廷官员手上弄到一些分配完后的余粮。
朝廷在南阳和湖广收粮发粮完毕后,李泽通过转手军粮赚了七十万两银子,发现他的军队粮食采购量却不到计划的一半。
当李泽拿钱去市场上买粮时,粮价从当初朝廷售卖价,上涨了差不多五倍,这七十万两银子,根本买不回西北军两口粮。
贵妃,他作了一个局,给三皇子脖子上套了一根绳子,他人不在京城,将自己和沈家从这件事中摘离出来。现在等着他京城的人用力一拉,三皇子李泽将无生路。
看明白这些的李珍身子发凉:贵妃深不可测,我当时只以为他只是个有钱的商人,没有想到他竟然是个可以控制朝廷走向的人物,若有一日,他对付我,我是不是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