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
时间:2024-10-11 14:48:52
小说《行走》是知名作者“柠檬”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喻长霖三毛展开。全文简介:这是一本散文集。分“家门口的旅行”“西山下”“在远方”“心情故事”“人物素描”“我的家人”6辑,收录散文随笔62篇。把人生之旅比作行走,随岁月流逝,作者的行走也由近至远、由外及里,在行走中感悟世界、感悟生活。行走之间,沉静欢愉抑或怅惘感怀,终如一泓清清浅浅的水,了了无痕,唯心,却会渐渐旷远辽阔。本书抒发了作者在行走间渐渐包容坦荡的情怀, 借此与同道共勉。...
>>>>《行走》在线阅读<<<<
精彩内容试读
很多次,驱车于宁溪至上郑的山路上,看对岸五部岭山间那一排排寂静的房子,总有种想走入其中的冲动。那是黄岩铅锌矿的遗址,一个盛极一时却又曾带给很多家庭悲伤的地方。
终于,在一个细雨迷蒙的夏日,将车停在山下的蒋东岙村,我们开始徒步上山。蒋东岙村不大,紧挨着潺潺而过的黄岩溪;村里的老房子在雨雾里迷离着,院子里的鸡们在自由追逐,小村静悄悄的,透着些微悠远淡然的韵致,穿行其中,脚步也不由轻快了起来。
拐过一弯,半山腰的铅锌矿遗址已近在眼前,细雨之中,云雾缭绕,恍若梦境。久弃不用的道路泥泞得很,路上早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了。我的鞋子里也满是水,只因一路草色青葱,白色的花儿星星点点,草叶与花瓣上缀满水珠,晶莹剔透,让人喜不自禁,也就没觉着不适。
进入矿区,越发寂寥。路边草丛里可见很多废弃的大铁车厢和一些开矿用的工具,一律锈迹斑斑,所有的房子都门窗不齐,然依然是很坚固的感觉。一冶炼车间气味极其刺鼻,在门口稍站会儿便晕晕乎乎,不知为何没有处理,也不知是否会随雨水进入溪流中。
整个矿区分采矿、冶炼、生活三个区域,大约2万多平方米。除了细密的雨声和潺潺的流水,真当是寂辽无声,流连其中,仍能看到很多大大小小的矿洞、小火车轨道等矿山遗迹,依稀还能遥想这里曾经的热火朝天。其实,奶奶的村庄也在山下,童年时曾随村里的大人来过几次,依稀的印象里,这里有自来水、篮球场,成排整齐的水泥房子和一色的玻璃窗户,工人们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在我幼小的心里,觉得那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事实上,当年村里最帅气最有文化的小伙子都以在矿里工作自豪,美丽的姑娘自然也最爱他们。
站在台阶上环视,这里依然很美,翠绿、静默而空灵,很容易叫人想起王维和他的诗。此时的我亦不例外,眼前是诗人在《青溪》中传达的意韵:“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若没有回忆,雨雾里的一切也让人迷恋。
风景总是醉人,然这些废墟上,却透着隐隐的哀伤。童年时不明白,那些哥哥们、叔叔们神采奕奕的面庞不多久总会灰暗,他们矫健的步伐也会乏力。后来渐渐长大,每次随父亲回奶奶家,总有很多曾在矿上工作的人找父亲看病,看着他们灰灰的面孔、无力的步伐与神情间的无奈,我总想起童年时看到的他们。父亲说他们得的是矽肺,一种长期过量吸入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岩尘引起的尘肺病,他们的肺会逐渐纤维化,严重时会有肺结核、慢阻肺、肺气肿、气胸等并发症,直至不治。几年前,父亲说村里最后一个矽肺病人也不在了。我记得那位叔叔,年轻时非常俊美的一个小伙子,后来常找父亲看病,即便得病,他也一直乐观。想起那些生龙活虎的面庞,有着挥不去的悲伤!
回家后查资料,才知铅锌矿的前世今生。早在1958年,这里就已经被勘探出铅锌了,还是全国最大的中生代一次火山热液型铅锌矿,位于燕山晚期半山火山穹隆和宁溪白垩纪火山断陷盆地之间,矿化带长13公里以上,分北部龙潭背矿段和中部的五部北矿段和南部吴家岙——英山矿段,其中五部北矿段规模最大,矿体呈板状体,厚度1~10米,平均8米左右,整体储量4000多万吨,以铅锌为主,伴生银、锰等金属,储量国内第六,为中国十大铅锌矿之一。1970年建矿开采铅锌,至2000年7月停产,30多年来开采100万吨,期间一直未能解决矿厂废水和矿库溢水对下游水体的污染问题。2008年7月,黄岩区成立铅锌矿矿产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指挥部,开始“一、二”号尾矿库闭库工程,包括尾矿坝加固改造、排洪系统治理、涵洞加固、观测设施等工程。面对早已灌木丛生、杂草遍布的矿山废墟,真的难以区分是否已经过治理,只是觉得那个冶炼车间的土地里有着似乎永远也散发不尽的呛人气味。
如露如电如泡影的人类,已坐上一列难以回头的欲望火车,于自然,不再有敬畏。想起山间那些静静的废墟,想起破落车间里的刺鼻味道,想起那些逝去的矿工,便会有淡淡的忧伤千结百绕,穿越山水,回到那一片山野……
我们,能不那么着急吗?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