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19:36:42
无广告版本的古代言情《叱咤明末:我能通古今》,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魏昶君魏染瑕,是作者“斩悬”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魏昶君开口,母亲程氏开始发棉衣,领棉衣的人家抹着泪,反复揉搓棉衣不敢相信。村民五十七户总共领取五十七件棉衣。其中莫柱竣,十名道士,程氏和制作棉衣的老妪,民卫青壮年各奖赏一件棉衣。耋耄之年老者,弱弱待抚的一岁-四岁孩童各领取一件棉衣...
“只是未来你要成为君主,何须如此,你只需有军队和良田,有制度和威严便可。”洛水老道疑惑。
魏昶君没有解释,四百年前古人自然不知道现代人接受过什么教育,尤其是魏昶君还是谠员,青年团员,优秀支教教授,真正接受过现代系统化学术学习。
天光大亮时村子外积雪三指深,伴随凛冽寒风,但村子内但凡种植土豆地都无积雪,屋顶积雪被铲除,整个村子在南洛山川雪白大地像是墨水滴落,也像是劈向恶劣寒灾的一把火棍。
“小冰河世纪名不虚传,这还只是开始,真难以想象崇祯十三年的雪灾,冻伤无算,地皆白骨。”魏昶君将雪灾详情写给现代,让现代用于文学记录。
之后洛水老道敲锣打鼓开始召集村民道观前集合,零零散散,从老到弱,各氏族群纷纷前来,大部分畏畏缩缩进入道观才停止发抖。
道观点着三盆火炉,让人暖和了许多。
魏昶君看着众人只感到心酸,大部分人穿着单薄粗袍,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冻疮,手脚,脸,耳朵,脖子。
“先发棉衣,每户人家一件棉衣,谁外出谁穿。”
魏昶君开口,母亲程氏开始发棉衣,领棉衣的人家抹着泪,反复揉搓棉衣不敢相信。
村民五十七户总共领取五十七件棉衣。
其中莫柱竣,十名道士,程氏和制作棉衣的老妪,民卫青壮年各奖赏一件棉衣。
耋耄之年老者,弱弱待抚的一岁-四岁孩童各领取一件棉衣。
总共120件棉衣全部发放完毕,虞家棉花,蒙阴县城购置的棉花和杂棉全部消耗殆尽。
现在道观内,不少人穿着棉衣,来回打量,参加民卫的自豪无比,拍着棉衣只感觉暖洋洋的。
莫柱竣忽然带头磕头,他第一次心甘情愿的磕头,感恩一个人,甚至愿意为里长赴死:“里长之恩,没齿难忘!”
其他人纷纷磕头,异口同声,一百多人声若铿锵群鸣,冲散了房顶积雪:“里长之恩,没齿难忘!”
.........
崇祯元年十二月,冬灾,人畜白,地裂,淮河封,行人过,骨于野。
明史纪事本末崇祯元年一句话落在眼前,像是画卷铺开,魏昶君才知道什么叫冬灾,从发了棉衣之后,每家每户每天只出一个人外出除雪,伺候土豆种子,帮扶村老,至于没有棉衣的人根本不敢出去,太冷了。
家家户户只有在午夜时才点燃柴火,全家围绕柴火而睡,白天冷也不舍得点劈柴,因为柴火紧缺。
怕是零下二十度了,现代的临沂一带什么时候这么冷过.....魏昶君蜷缩着身子,裹紧棉衣,但他还是感觉无孔不入的风撕裂肌肤,刮得生疼。
要知道青州隶属于平原之地,少数山区,往年见最多零下五摄氏度,而现在刚入冬不久,十二月初晚上就达到了零下二十度。
像是河北,陕西,山西,边陲等地更是温度骤降。
顶着风魏昶君在道观训练民卫,道观有一处火炉在叮当打铁,一些废弃农具熔炼铁水,熬炼杂质,重新打成梭镖,长柄两边有刃的尖刀便是梭镖,安在桑木棍上,形成梭镖枪,类似长枪一样,适合尖锐捅人,群体作战。
三十名民卫人手一把两米长梭镖枪,每天只训练突刺。
“刺!”魏昶君在前,持枪前刺。
轰——三十人同时突刺,梭镖凶戾传出破空声。
“刺!”
轰——刺声不断,在这严寒季节,民卫热的脱去棉袄,每训练一个时辰可饮红糖米汤一大碗,保障民卫热量供应,晚还有肉丝粥一大碗保证能量供应。"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Copyright (C) 2025 红牛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桂ICP备2022003909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