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6 22:24:13
主角映红阿贵的小说推荐《王家五姐妹1960》,文章正在积极地连载中,小说原创作者叫做“丞伊”,故事无删减版本非常适合品读,文章简介如下:有时候阿贵会听着母亲坐在床边咒骂父亲,诅咒他早点去死,这一幕对于幼年的阿贵来说十分可怕。父亲的兄弟姐妹们倒是经常帮衬他们母子一把,但是在少年阿贵的眼中,这些更像是“施舍”。父亲走后,这些亲戚们也不再来往。映红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从小不受父亲的重视,自打父亲命令哥哥们把如松丢弃在村外起,她对父亲也有恨意...
如琴第一次见到父亲的时候,她已经十岁。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子,她怯生生地躲在后面。
她对父亲没有概念,但是似乎又是有一点欣喜的。小时候没少被村里的孩子们骂野孩子,也因为没有父亲挨了不少欺负。每次问母亲,母亲总是搪塞父亲去很远的地方打仗去了,可是出门打仗为什么从来不回家呢?
现在活生生的爹站在面前,她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她很想叫一声爹,但是爹这个字似乎对她来说太陌生了,迟迟叫不出口。
阿贵对父亲也没有什么感情,自懂事起,父亲就躺在床上需要母亲照顾,母亲经常性地心情不好,有时候会发泄到阿贵身上。有时候阿贵会听着母亲坐在床边咒骂父亲,诅咒他早点去死,这一幕对于幼年的阿贵来说十分可怕。
父亲的兄弟姐妹们倒是经常帮衬他们母子一把,但是在少年阿贵的眼中,这些更像是“施舍”。父亲走后,这些亲戚们也不再来往。
映红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从小不受父亲的重视,自打父亲命令哥哥们把如松丢弃在村外起,她对父亲也有恨意。
阿贵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玩具,是阿贵一块大洋买的布娃娃,那是阿贵小半个月的工资。
如琴从来没有见过布娃娃,虽然有点新奇,但是这个西洋玩意似乎也并没能打开父女两人尴尬的局面。毕竟在这个没有男人的家里,男性对于如琴来说太陌生了,她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一个父亲。
阿贵回家后在家里休息了一阵,多年未归家又瘸了腿,自然成了村里茶余饭后的谈资。可能是年岁长了,阿贵倒也学会了不去在乎这些。
他尝试着去帮映红干些农活,但是一条腿不方便总是不管干什么都不够麻利。映红总是接过他手中的活。
“贵,别做了,你坐着休息吧,这么多年我都做习惯了。”
阿贵笑笑:“多少也是想替你分担一点。嫁给我,没让你过过好日子。”
“害,什么话。你回来了,每一天都是好日子。咱们一起做,日子总归会好起来的。”
隔了一个月,阿贵用在上海打工多年的积蓄盘下了镇上的一家店铺,置办了镜子椅子,改造成了一家剃头铺。
阿贵拿出上海带回来的两套工具,从此大多数的时间都围着这个小小的店铺转。
每日中午,如琴都会出现在剃头铺门口给阿贵送午饭。
如琴像极了阿贵,每次来到店里,都有客人调侃“简直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一点都不用怀疑是不是野种”。
阿贵对如琴极其疼爱,如松小时候,阿贵也照顾过他一阵子,但是小小的如松总是身体不适,十分难带,日常都是苦恼,一定要母亲抱着才行。
如琴虽然中间有十年都未曾见面,但是一看见她的模样,阿贵就觉得十分喜悦,就像在看世界上的另外一个自己。如琴也十分乖巧,她的性格娴静,很像映红。
父母与孩子之间,始终是有浓浓的血缘亲情的,藏在那些相似的模样里,相似的性格脾气里,一颦一笑里。我们终将老去,却能看到我们的影子在孩子身上继续延续下去。
剃头铺不是什么体面的行当,加上阿贵瘸了腿,其实是被人看不起的。三十出头的阿贵,已经有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漂泊在外的十多年,又有什么委屈没有见过呢?阿贵早已经不是就冒犯到尊严就跳起来的少年了。
面对那些带有恶意的玩笑,他只是笑笑。
剃头铺虽然谈不上体面,其实十分挺不错的行当,收入比普通的农民要好出不少。每两年阿贵就把开店的铺面盘了下来,日子过得也挺滋润。
小说《王家五姐妹1960》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Copyright (C) 2025 红牛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桂ICP备2022003909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