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时间:2023-11-16 14:43:54
长篇军事历史《太宗之后,再造大唐》,男女主角李烨符存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理振”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长安六陷,天子九逃!黄巢起义,吐蕃、党项、契丹,残唐五代,天下大乱,军阀横行,异族肆虐,百姓哀嚎!乱世为炉,万物为铜,屠城、食人,司空见惯。李业重生到这个吃人的时代,身为大唐宗室,太宗血脉,该如何用手中刀,杀出个朗朗乾坤,中兴社稷,再造大唐!...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在线阅读<<<<
精彩内容试读
一刻钟过去了
唐军阵列除了一开始时,略有摇摆,接下来,待李业顶到了第一线,就宛若泰山,纹丝不动。
在后方观战的黄揆,初时还不以为然,但到了后面,李业的将旗直接从中军插到了最前面。
他也不禁动容
随着时间推移,唐军阵列依旧没有撼动,反而是冲击失败的巢军,队列开始涣散。
事实上,只论战斗经验和素质,巢军本来就是不如唐军的,哪怕他们大部分前几天还是溃卒。
但他们缺乏的,只是勇气而已
李业深刻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二字。
黄揆后知后觉,也知道李业这厮才是眼前唐军,能扭转士气的关键所在。
直接命令亲信将领
“能取敌阵唐将首级者,赏百金,女子十人!”
黄揆的赏格既下,军中各部巢军将领纷纷鼓噪起来
在晚唐五代,双方作战,互相派遣精锐,斩将夺旗,直捣对方指挥中枢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各路军阀还会专门为此,养一支最精锐的“特种部队”,用以防范和施行。
这也是为啥五代十国会出现“武将单挑”,这种奇葩战法的原因所在。
(其实单挑、单骑冲阵这种事情在隋唐以后蛮普遍的,唐初秦叔宝,明初常遇春,都是有名的单挑王,还有李世民自己,也喜欢干这事。只是到了晚唐五代,达到顶峰)
许多将佐纷纷请命,一员渠帅,也就是小头目,唤作王诚,率先出列
“末将请斩敌首!”
在黄揆应许之后
便带着几名亲信骑兵,快马直驱向前方交战处,李业将旗所在
和后世文学作品的想像不同,在古代,“斗将”这种事情,并非只是两个人骑马互相砍,往往都是两支小规模精锐部队,由将领带领进行的。
而且这一过程中,其实弓箭要比近战武器管用些
唐军这边,见对方如此动作,都是藩镇老鸟,也明白是干啥了。
如此情况下,唐军士气可鼓,不可泄,一旦泄了,本就兵力远不如人,后果不堪设想。
李业也不必喊其他人,直接自己翻身上马,收刀持弓,然后让人通知符存审。
不久,浑身甲胄,手擎长槊的符存审,便把骑兵托付给赵岳,自己打马而来。
而阵前,那巢军渠帅所领的六员甲骑已经在叫嚣挑战,正朝着李业将旗而来。
李业便对符存审道
“大哥,你持长槊,我持弓矢,此等小贼,何足惧哉!”
“好!”
符存审当即应命
两兄弟各持弓箭马槊,勒马出阵!
王诚见状,本还担心对方不与争锋,那样虽然能有效挫败唐军士气,可对自己而言,却丢掉了斩将夺旗立功的机会。
现在李业竟然只以两骑出阵,不禁大喜过望
横槊策马,一共七骑,左右包抄而来
两边军士,只要靠近前线的,无不屏气凝神,远远关注着这一幕。
李业丝毫没有惊惶模样,一挽马缰,捻羽搭箭
只见此时他用的箭矢,与之前寻常军士所用大不相同
箭长近三尺,其中箭头竟然长达五寸,比寻常倒刺箭还要重一半以上,与其说是弓箭,更像一支短矛!
这是李业专门让人打造给自己用的“重箭”
盖因他使用弓箭,臂力寻常人要大,如所用箭矢过轻,反而浪费,于是就想到了后世金朝的女真重箭。
如此一来,虽然牺牲了射程,但二十步内,几乎无甲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