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是一本扣人心弦的小说,故事情节紧凑,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主角李烨的成长历程令人动容,读者们对他的命运充满了期待。已经连载至第77章 不敢过临洮(上),总字数已超过21.4万字。
书友评论
这本书感觉比重生明帝更有趣一点,不再是一个亡国之君,而是从一个没落宗室逐鹿天下。
书是好书,人不是好人。
好,很好,非常好。只是两章两章的,大概率作者没空。气短易妖折。
章节推荐
第49章 群英战灞上(中)
第50章 群英战灞上(下)
第51章 断刃摧锋
第52章 首入长安第一功(上)
第53章 首入长安第一功(中)
作品阅读
这些新卒来源复杂,不像之前那样被李业恩威并施收拾得住。
唯一好的地方,就是他们此时新败,都还是惊弓之鸟,没心气闹出兵变啥的。
但同样的,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胆气,完全没有和巢军正面相抗的勇气。虽不担心兵变,却担心他们临阵溃逃。
对此,李业明白,唯一的办法,只有打一个胜仗。
既是树立军威,重新振奋已经萎靡不堪的士气,也是向黄巢,乃至于整个关中战场,宣告自己的存在,唯有如此,自己这杆大旗,才有吸引力,让整个关中所有心向唐室的势力都聚集旗下。
他要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而这个机会,也无需他上门去找,重新打回长安,并斩杀程宗楚、唐弘夫两员唐军主力节度使后的黄巢大军,不可能看不到这颗突然从咸阳冒出来的“小钉子”。
很快,获知消息的黄巢,就立马让大齐朝廷的禁军左中尉,门下侍郎,黄揆率领八千禁军,朝着咸阳方向而来。
李业抓住的这个时机也很重要
由于唐军溃败的太过迅速,导致此时东南面和王重荣对峙的巢军主力还没有回援长安,故而此时黄巢虽然再次大败唐军,但其实手里的兵力也就还是那三万禁军,分不出太多人马来对付李业。
当然,也可能人家没把李业这三瓜两枣当回事,尤其是从唐军溃兵俘虏口中得知,对方其实不过是之前一个十将,被郑畋临时拔擢充门面而已。
长安西侧,不止李业这一股“唐军余孽”
近四万唐军崩溃后,其中凤翔镇的宋文通和李重言成功逃脱,并在长安西南的牛首山方向,成功收拢了几千溃卒,并西归岐州(凤翔镇)。
在那里和郑畋汇合后,又强征了一批丁壮,勉强稳住了凤翔局势。
孟楷正带着一万多禁军追杀,想趁机一口气夺下凤翔,双方于郿县、武功一带对峙。
咸阳县内,县令和县丞等官吏早就跑得没影了
县衙也就变成了效节军的临时指挥部
一幅五尺见方的地图,在签厅内展开
关中就这点好,因为是京畿,各个府县的地理信息都非常详尽。
“都说说吧,黄揆来势汹汹,怎么应对?”
签厅内众人先是无声
事前李业已经表明过了,此战必打,他们没有退缩的余地,任何放弃咸阳西遁的提议都被否决。
从道义上而言,此时的咸阳,聚集着数万西逃长安士民,若是就这般拱手相让,何颜面对关中父老?
要知道,其他人也就算了,他李业,可是正儿八经的长安人氏!
而从战略上而言,此时的咸阳,就是一条锁住长安西北面的铁链,只要他们控制住咸阳,控制住咸阳桥,巢军就没法越过他们大规模渡过渭水,去攻打目前关中唐军,为数不多能够稳定供应粮草钱帛的后方——邠宁镇和泾原镇。
当然,对李业本人而言,具有某种改变历史野心的他,不会拒绝这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终于,杨师厚出言道
“关键还是咸阳桥,要不然我带人先去把桥给烧了?”
此言既出,许多将佐都表示赞同
咸阳桥又名渭北桥,是从长安到渭水北岸的要道,如果直接烧了,的确能给巢军造成不小麻烦。
符存审此时正领兵在渭南,杨师厚作为效节军中三号人物,自然话语权最重,众人而纷纷附和。
小说《大唐:我无敌,你们随意》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