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各自发展最好。
王秀秀抱着裹的严严实实的桃桃,对婆母周到的安排也是心存感激的。
两人带上证明,跟其他知青以及要考试的人一起,坐上牛车去镇上,再搭板车去县里。
送走两人,尹春娇回屋睡了个回笼觉。
这几天大队的活儿也少了很多,大部分人都开始忙自己家里的事了。
有的将屋顶的茅草弄下来换新的上去,不然要是几场大雪一下,那家里可就遭罪了。
有的则是整理自己家的自留地,地里也都种了小麦。
尹春娇吃过早饭也没闲着,她打算腌点萝卜,再弄点泡菜,不然这个冬天光吃萝卜白菜,还是没油水的那种,想想都难受。
自留地里种了两垄萝卜,一垄白菜,半垄青菜半垄大蒜。
她挑选个头中等的萝卜弄了两筐回去,累的她气喘吁吁的。
做咸菜买盐的钱她还是出的起的。
回到家将萝卜切成条状,摊开在席子上晾晒。
萝卜缨子也没丢,将枯黄跟老的摘掉喂鸡,其他的也放在那晒个一天,到时候切碎跟大蒜辣椒一起腌制起来,腌个几天就能吃。
她还打算弄点泡萝卜跟韩式辣白菜。
就是家里的盐跟醋没了,得去买点。
正好明天就是赶集日,来到这里后尹春娇都没去赶过集,正好明天是礼拜天,带着老三一起去,让他背回来他肯定是没意见的。
等周济怀放学回来她这么一说,周济怀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两人吃过早饭就出发了,她想去早点,不想跟其他人同路。
来到镇上循着记忆来到后街,一般自由交易都在这里进行。
看到不少农民摆摊,尹春娇才发现其实并不是像她看小说那样这个年代没人摆摊,其实是有的。
只要不是倒卖,农民卖点自己家里的东西或者手工艺品,是不要紧的(这点我特意问了村里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我们老家镇上农民卖点自己做的东西是不要紧的,或者以物易物)。
不过集市上也有带着红袖章的巡防员来来回回的巡逻,要真有人卖倒卖来,也是要倒霉的。
尹春娇看了一下,看到了有人卖自己家制的老布,一毛钱一尺,尹春娇买了六尺老布做被里子。
她睡的那个盖被里面的老布补丁累补丁,有时候迷迷糊糊一伸脚,就能给蹬出个窟窿眼。
换下来的布正好用来做布鞋。
她不会做,但可以跟隔壁的蔡奶奶学。
周济怀看了一圈都没看到吃的,有些不高兴。
“妈,我们去供销社吧。”那里有卖糖果饼干之类的。
尹春娇看了一圈,也确实没有自己要的东西了,就去了供销社,结果快出后街的时候,看到有个老农卖梨子。
一看就是自己家树上结的,是那种青皮的,皮看着有点厚,熟透了也会带点酸味,卖相不太好,一毛五一斤。
比一斤大米都贵了,实属“奢侈品”。
但尹春娇来这么久都没吃过水果,有点馋,都不用周济怀开口,自己就掏钱买了两斤梨子。
周济怀高兴坏了。
他很久很久没吃过水果了,村里有野桃树跟梨树,但野桃树经常桃子还没长大就被小孩给摘了。
梨子树太高,摘不到,还有人看着,不许小孩拿棍子打。
因为这棵树上的梨子,都是大队长或者书记摘了拿去送给镇上领导搞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