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
镶红旗贝勒认旗上的深深刀痕,如同耻辱的烙印,刺痛着仓惶北逃的岳托。镶蓝旗认旗的倒下,莽古尔泰臂膀上兀自渗血的箭伤,更是如同两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所有后金士兵的脸上。
撤退,彻底变成了溃逃。恐惧如同跗骨之蛆,紧紧缠绕着这支不久前还不可一世的军队。士兵们丢盔弃甲,争相逃命,军官的弹压完全失效。他们不时惊恐地回头张望,仿佛那个如同魔神般的明将随时会从烟尘中杀出。铁岭城头那两门沉默的佛郎机,王小伟那双冰冷刺骨的眼睛,以及那百骑破阵、直取中军的恐怖一幕,成为了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王小伟…王小伟…”岳托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胸口的护心镜上那道狰狞的划痕,时刻提醒着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瞬间。若非亲兵以命相护,此刻他已是刀下亡魂!一股从未有过的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这个明将,已非人力所能敌!他心中第一次对南下攻明产生了深深的动摇。
莽古尔泰则如同受伤的野兽,一路咆哮怒骂,将失败的怒火倾泻在部下身上,却无法掩饰眼底深处那抹惊惧。王小伟这个名字,连同铁岭那座如同钢铁刺猬般的城池,成为了他心中一道无法逾越的阴影。
数万大军,来时气势汹汹,退时风声鹤唳,丢弃的辎重兵器绵延数里,狼狈不堪地消失在北方的地平线。铁岭城下,只留下满目疮痍的战场,堆积如山的尸体(大多属于后金),燃烧的残骸,以及空气中那浓得化不开的血腥与焦臭。
铁岭城头,却已是欢乐的海洋!劫后余生的狂喜如同火山般喷发!士兵们相拥而泣,民夫们跪地叩谢苍天,欢呼声、呐喊声直冲云霄!
“万胜!大明万胜!”
“铁岭守住了!我们活下来了!”
“王守备万岁!神威无敌!”
贺世贤老泪纵横,亲自率领城中大小官吏、士绅百姓,迎候在城门内。当王小伟那挺拔如松的身影出现时,人群爆发出更加狂热的欢呼!
“王守备!请受老夫一拜!”贺世贤不顾身份,对着王小伟深深一揖到地,“守备神威盖世,智勇无双!挽狂澜于既倒,救铁岭于水火!此乃不世之功!铁岭全城军民,永感大德!”
“将军言重了。”王小伟伸手虚扶,声音平静,“守土卫民,分内之事。此战能胜,赖将士用命,百姓同心,非我一人之功。”他目光扫过身后同样浴血却精神振奋的选锋营士兵,扫过城墙上欢呼的军民,最后落在城外那片惨烈的战场,“血仇,尚未得报。建奴,远遁而未灭。”
他的平静和清醒,让狂喜中的贺世贤等人心头一凛,激动之情稍敛。
“守备所言极是!”贺世贤肃然道,“当务之急,是救治伤员,抚恤死难,修缮城防,清点战果,并火速向辽阳熊经略、朝廷报捷!守备之功,彪炳千秋!朝廷必有重赏!”
“报捷之事,有劳将军。”王小伟点点头,“末将需即刻整肃选锋营,清点缴获,救治伤员,并加强城防警戒,以防建奴去而复返。”
贺世贤连声称是,对王小伟的沉稳和务实更加钦佩。
(二)
接下来的几日,铁岭城在疲惫与振奋中高速运转。
清点战果: 战果统计令人振奋。初步清点,城下战场遗尸(多为后金兵)超过三千具!其中不乏白甲兵、巴牙喇等精锐。焚烧于瓮城和北门外的后金精锐更是难以计数。缴获完好或可修复的盔甲兵器堆积如山,战马数百匹,粮草辎重无数。而铁岭守军(含选锋营)战死约八百,伤者千余。以数千孤军,硬撼数万后金主力,毙伤敌近万(含焚杀、炮击、袭杀),自身损失远低于敌,此乃萨尔浒惨败后,明军前所未有之大捷!
救治抚恤: 军中医官和征调的城中郎中全力救治伤员。贺世贤亲自过问抚恤事宜,打开府库,厚恤阵亡将士家属,安顿伤残士兵。王小伟则拿出选锋营缴获的部分财物,额外抚恤战死和重伤的选锋营士兵家属,赢得全军敬仰。
修缮城防: 在王小伟的指导下,军民日夜抢修破损的城墙(尤其是北门豁口),加固棱台,补充滚木礌石火油。此战证明了王小伟城防改造理念的正确性,无人再有异议。
整军肃纪: 王小伟对选锋营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和补充。此战选锋营作为中流砥柱,伤亡不小,但打出了赫赫威名。无数铁岭守军和城中青壮踊跃报名,希望能加入这支“神军”。王小伟严把入口,优中选优,并引入更多现代小队战术和体能训练。选锋营编制扩充至五百人,装备更加精良(缴获的大量后金精良盔甲武器优先装备),士气如虹,对王小伟的忠诚达到了顶点。
与此同时,八百里加急捷报,如同插上翅膀,飞向辽阳,飞向北京!
捷报内容,在贺世贤的授意和王小伟的默许下,重点突出了:
游击将军贺世贤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力保孤城。
守备(暂代)王小伟(原杜松部把总)神勇无敌,智计百出!亲率残兵于敌后转战,击溃镶蓝旗济尔哈朗部千人;入铁岭后,改良火器,革新战法,练兵有方;守城战中,亲冒矢石,身先士卒,于北门血战挽狂澜;识破内奸马林(已伏诛)阴谋,将计就计焚杀敌巴牙喇精锐;以神炮(佛郎机配开花弹)之威震慑敌胆;更亲率精骑出城逆袭,重创敌酋岳托、莽古尔泰,迫其狼狈溃逃!
选锋营将士用命,铁岭军民一心,方成此不世之功!
毙伤建奴近万(含焚杀、炮击、袭杀),缴获无算!具体斩获首级、缴获旗幡(包括镶蓝旗贝勒济尔哈朗认旗)清单附后!
这份沉甸甸、充满震撼性细节的捷报,如同在死水般的辽东战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辽阳,辽东经略衙门。
“好!好!好一个王小伟!”熊廷弼看着捷报,激动得拍案而起,连呼三声好,花白的胡须都在颤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真乃国士无双!此子当大用!当大用啊!”他立刻挥毫,写下奏捷文书,并附上自己的举荐信,以八百里加急飞报京师!同时严令沈阳方向,不惜一切代价,增援、补给铁岭,务必保住这面在辽东灰暗天空中骤然升起的将星!
北京,紫禁城。
当铁岭大捷的捷报和熊廷弼的举荐信抵达时,整个朝堂为之震动!萨尔浒惨败的阴霾尚未散去,辽东处处告急,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此时在位时间极短,但按时间线应在位)和群臣正惶惶不可终日。这突如其来的大捷,如同久旱甘霖,瞬间点燃了死气沉沉的朝堂!
“大捷!辽东大捷!”
“铁岭孤城,力挫建奴数万大军!毙伤近万!”
“守备王小伟?天神下凡!神炮显威!阵斩敌酋(虽未成,但奏报渲染其威)!”
“天佑大明!中兴有望啊!”
朝堂之上,一片歌功颂德之声。无论东林、齐楚浙党,还是初露头角的阉党,此刻都不得不承认,这份战功的分量!皇帝龙颜大悦,不顾病体(明光宗体弱),当即下旨:
擢升游击将军贺世贤为参将,仍镇守铁岭,赐银币。
擢升守备王小伟为都司佥事(正三品武职,连跳数级),实授铁岭卫指挥同知(贺世贤副手),统领选锋营,兼管铁岭卫兵备、城防、火器诸事!赐飞鱼服,赏银千两!其功绩,着兵部详议,另行封赏!
犒赏铁岭守军,厚恤阵亡将士。
命辽东经略熊廷弼,务必重用王小伟,稳固辽沈!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发往辽东。同时,“王小伟”这个名字,连同“铁岭大捷”、“神炮破虏”、“百骑斩酋”的传奇故事,如同飓风般席卷了整个大明!从庙堂到江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在萨尔浒灰烬中崛起的无敌兵王,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辽东绝望中那最耀眼的一抹亮色,也成为了后金国上下,最刻骨铭心的噩梦!
(三)
铁岭卫,游击将军府(贺世贤已升参将,但仍暂驻铁岭)内,气氛庄重而热烈。宣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回荡在厅堂:
“…都司佥事,实授铁岭卫指挥同知,统领选锋营,兼管兵备、城防、火器诸事…赐飞鱼服,赏银千两…钦此!”
“臣,王小伟,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小伟身着崭新的正三品武官袍服(绯袍、虎豹补子),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圣旨和那件象征着无上荣宠的飞鱼服(仅次于蟒袍的赐服)。神色平静,无悲无喜。
“恭喜王指挥!贺喜王指挥!”宣旨太监满脸堆笑,态度恭敬得近乎谄媚。眼前这位,可是如今朝野皆知的战神新星,前途不可限量。
贺世贤、尤世功等铁岭将佐纷纷上前道贺,脸上洋溢着真诚的喜悦。王小伟的擢升,是铁岭的荣耀,更是辽东抗金的希望。
仪式结束,众人散去。王小伟回到自己的指挥同知衙署(原马林府邸,已清理)。张破虏、赵铁柱、李狗儿等心腹早已等候在此,人人脸上带着激动与自豪。
“恭喜将军(都司佥事亦可称将军)高升!”众人齐声道贺。
王小伟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他换下官袍,依旧是一身利落的黑色劲装。飞鱼服被他随意地放在一旁,那千两赏银更是看都没看。
“虚名而已。”王小伟的声音平淡,“铁岭之胜,是暂时的。建奴遭此重创,必不会善罢甘休。努尔哈赤老谋深算,下次再来,必是雷霆万钧之势。”
众人脸上的喜色稍敛,肃然点头。将军的远虑,永远在他们之前。
“将军,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张破虏问道。
“三件事。”王小伟目光锐利,“其一,选锋营继续扩编精训。以五百人为骨干,再精选五百人,按老规矩,宁缺毋滥。训练强度加倍,引入更多火器协同战术和复杂地形作战。”
“其二,城防再升级。此战暴露棱台火力死角,需增建小型铳台于城墙内侧拐角。火药工坊扩建,全力生产颗粒火药和‘开花弹’。尝试改进火铳,提高射程和装填速度。”
“其三,”王小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情报!组建独立于军驿之外的情报网。招募熟悉建州地形、通晓女真语的死士(可从被救汉民或归附的蒙古人中选拔),深入赫图阿拉、沈阳周边,刺探建奴动向、兵力部署、内部矛盾。我要知道努尔哈赤下一口,会咬向哪里!”
“末将领命!”众人齐声应诺,眼中充满了斗志。跟着将军,他们从不迷茫。
王小伟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夕阳的金辉洒满铁岭城,城墙上的棱台和修补的痕迹清晰可见。远处,选锋营操练的号子声隐隐传来,充满了力量感。
他负手而立,目光投向北方那广袤而危机四伏的黑土地。铁岭大捷,只是他兵王之路的起点。萨尔浒的血仇,辽东的危局,大明的沉疴…前路漫漫,强敌环伺。但他心中,唯有一往无前的信念。
“建奴…努尔哈赤…皇太极…”他低声念着这些名字,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游戏,才刚刚开始。这辽东的天,终将被我…亲手翻转!”
兵王之名,已震辽东!而他的传奇,才刚刚拉开更加壮阔的帷幕。第一卷《血火萨尔浒,兵王初临世》,至此,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