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军事历史 和我聊聊大唐吧

第6章

和我聊聊大唐吧 超级数 5660 2025-07-15 19:06:25


忘了讲李渊是怎么走上了造反这条路

李渊同志最近有点烦

作为太原留守兼晋阳宫监,这位五十二岁的大隋老干部每天一睁眼就两件事:上班打卡应付朝廷,下班喝酒应付自己

没办法啊,谁让这年头大老板杨广同志天天搞大项目,又是挖运河又是打高句丽,折腾得天下百姓嗷嗷叫

李渊同志作为体制内资深中层,既不敢跟领导拍桌子,又不想被老百姓戳脊梁骨,只好天天在酒桌上找平衡

但有些人天生就不是喝酒的命

比如他二儿子李世民

这小伙子那年刚满十八,长得剑眉星目,一身腱子肉能单挑三个突厥骑兵

可偏偏不爱打架爱读书,整天捧着《孙子兵法》在院子里转悠,转着转着就转出个惊天计划——爹啊,咱们反了吧!

李渊当时一口葡萄酒全喷在裴寂的官袍上

裴寂是谁?晋阳宫副总监,李渊的麻将搭子兼酒肉朋友

这位仁兄长得白白胖胖,笑起来像尊弥勒佛,实则满肚子花花肠子

他一边擦着官袍上的酒渍,一边冲李世民挤眼睛:“二郎啊,你爹这酒量可经不起这么刺激”

但李世民不接茬,继续煽风点火:“如今天下大乱,爹您手握五郡兵马,坐拥晋阳粮仓,此时不起兵更待何时?”

李渊的胡子抖了三抖,突然抄起案几上的青铜酒樽就往地上砸:“你小子想害死全家吗!”咣当一声,吓得门外的侍卫差点拔刀冲进来

等侍卫退下,李渊压低嗓子骂得更凶了:“你当杨广是吃素的?他表叔被灭九族的事才过去几年?你娘舅家可还在长安城里住着呢!”

李世民梗着脖子还要争辩,被裴寂一把捂住嘴拖出了门

你以为这就完了?太年轻

三天后的深夜,晋阳宫后殿突然灯火通明,李渊迷迷瞪瞪被请到龙椅上时,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左边站着二十个如花似玉的宫女,右边跪着三十个战战兢兢的太监,正中间摆着件绣金龙的黄袍子

裴寂提着酒壶晃晃悠悠凑过来:“李哥,这龙袍合身不?”

李渊的冷汗唰地浸透了中衣

按大隋律法,私穿龙袍可是要诛九族的!

他刚要跳脚骂人,却见李世民带着十几个亲兵堵在门口,手里还捧着本翻开的《易经》:“爹您看,昨晚我卜了一卦,卦象说飞龙在天…”

“你们这是要逼死老子啊!”

李渊气得直拍大腿

裴寂赶紧递上温好的酒:“哪能啊李哥,这不是给您准备了退路嘛”

说着从袖子里掏出封信,“您看,这是二郎伪造的圣旨,说杨广要召您去江都问罪。咱现在不起兵,明天可就得全家上路了”

李渊抖着手指向李世民:“你个逆子!”

又指向裴寂:“还有你个老狐狸!”

最后一屁股坐在龙椅上,望着案几上热气腾腾的羊肉羹发呆

这羹还是裴寂特意让御厨熬的,香味勾得人直咽口水

要说这裴寂真是个人才

前些天他拉着李渊通宵打麻将,故意输得只剩条亵裤,趁机把晋阳宫的宫女都“输“给了李渊

等李渊酒醒发现身边躺着俩宫女,差点没背过气去——睡皇帝的女人,这罪名可比穿龙袍刺激多了

此刻裴寂还在旁边煽阴风:“李哥您想想,睡了宫女是死罪,私穿龙袍是死罪,伪造圣旨还是死罪,横竖都是死,不如…”

话没说完,李世民“哐啷”一声把佩剑拍在案几上,剑柄上还刻着“济世安民”四个字——那是李渊当年给儿子起名时亲手刻的

羊肉羹的热气渐渐散了

李渊盯着剑柄上的刻字,突然想起十八年前那个雪夜,接生婆把皱巴巴的李世民抱到他跟前时,窗外的梅花开得正艳

如今这梅花又要开了,只是这次,恐怕要开在血泊里

“取笔墨来”

李渊终于开口,声音哑得像砂纸磨过

裴寂和李世民对视一眼,嘴角同时扬起弧度——这事成了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本想在乱世里苟个平安退休,奈何儿子太能干,同事太鸡贼,连吃个宵夜都能吃出个开国皇帝来,所以说啊,职场中年人千万别随便跟年轻人喝酒——保不齐哪天就被灌醉抬上龙椅了

不过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那叫一个家底薄啊

手底下拢共三万人马,战马更是稀罕物,有兵器的都算精锐了

当时有个段子说,要是把李渊的骑兵队拉出来遛弯,连突厥人养的羊都得笑场——毕竟人家草原上的牧羊犬,跑得都比这些“战马”快

但老李同志心里明镜似的

他站在晋阳城头望着北方,手里捏着刚接到的线报:刘武周那小子已经给突厥始毕可汗送了三十车丝绸,换回来八百匹战马

这事搁现在,就像创业公司A轮融资突然抢了你的投资方,急得李渊直拍大腿:“再不想辙,咱们连跟人掰手腕的资格都没了!”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刘文静了,这位仁兄长得像文弱书生,张嘴却是八国语言轮着转,当年在晋阳当县令时就跟突厥商人称兄道弟,有次喝高了,硬是把突厥商队头领灌到抱着马脖子喊爹,从此在草原上落下个“酒神”的名号

李渊把他叫到跟前,话都没说完,刘文静已经拎起酒坛子:“主公放心,臣这就去给始毕可汗醒醒酒”

但突厥大帐可不是好进的

始毕可汗这会儿正躺在虎皮垫子上犯愁呢,左手边是刘武周送来的江南丝绸,右手边是梁师都献上的关中美人,眼前还跪着个窦建德派来的使者,说要拿河北五十城换战马

这场景,活脱脱像开在草原上的IPO路演现场,各路“创业团队”争着给“风投大佬“画大饼

刘文静进帐先干了三碗马奶酒,抹着嘴说:“可汗您看这满屋子礼物,像不像春天的野韭菜?”

见始毕可汗愣住

他接着说:“割完一茬又长一茬,可要是把地刨了…”

说着掏出把李渊亲笔信

“我们唐公愿与可汗共分天下,长安城里的武库,草原上的儿郎随时可以取用”

这话说得妙啊,既没承诺具体地盘,又给了个开放式结局——就像现在搞对赌协议,既不让资方觉得亏,又给自己留足操作空间

要说李渊这招“空手套白狼”,可比其他反王高明太多

别人送真金白银,他送的是概念股

听说后来突厥使团到太原考察,李渊特意让士兵把同一批盔甲在不同营地来回倒腾,愣是营造出十万大军的假象

这操作放到现在,绝对能上“创业者如何包装估值”的MBA案例课

最绝的是处理称臣这事儿

当时始毕可汗要求往来文书必须用“献”字,李渊大笔一挥改成“馈”——别看就一字之差,这里头学问大了去了

好比现在融资协议里“股权”和“期权”的区别,既给了对方面子,又没把身家性命搭进去。后来李世民在渭水单骑退突厥,估计就是跟他爹学的这套话术艺术

等到突厥战马真的进了太原城门,李渊的表演才刚开始

他特意选了个大雾天接收马匹,让突厥使者隔着雾气看见影影绰绰的“精兵”,其实都是稻草人套着铠甲

等雾散了,早有人端着羊肉美酒把使者灌得晕头转向

这手“瞒天过海”,连后来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都得叫声祖师爷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有次突厥使者突然要看战马训练,李渊急中生智,让骑兵骑着刚到的突厥马绕圈跑,马尾巴上绑着树枝扬起漫天尘土

使者看着“万马奔腾“的场面直竖大拇指,愣是没发现同一批马已经跑了二十圈——这大概是最早的“视频循环播放”技术应用

看着马厩里越来越多的战马,李渊跟裴寂说过掏心窝子的话:“咱们现在像不像揣着借来的名牌包去相亲?”

话糙理不糙,乱世争霸本来就是场豪赌

只是他没想到,这些借来的战马后来真的踏破了长安城门,更没想到二十年后,那个曾经需要讨好突厥的李家,会在大漠南北设立都护府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此:当年低声下气借马的人,最终成了天可汗的父亲,而坐在虎皮椅上挑三拣四的始毕可汗,其坟头草还没等安史之乱就已经换了三茬,所以说啊,创业初期该低头时别硬刚,关键得学李渊这样——把跪着借来的资源,变成站着打江山的资本

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拨

那是个连空气里都飘着火药味的下午,太原城的麻雀都不敢在屋檐上多停留片刻——李渊府邸的后院里,几个心腹幕僚正在疯狂搓手,手指关节捏得咔咔作响

裴寂一屁股坐在石凳上,衣襟被冷汗浸透,活像刚从河里捞起来的咸鱼。刘文静咬着后槽牙来回踱步,靴子底都快磨出火星子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钉子似的钉在紧闭的朱漆大门上,等着那位正在屋里转圈的大人物拍板

您问这是闹哪出?

还得从三天前那个要命的密报说起,当时李渊正在书房练字,笔尖悬在“渊“字最后一捺上抖得厉害,墨汁啪嗒滴在宣纸上,晕开一团乌云似的阴影

门外突然传来暗号三长两短的叩门声,探子带来的消息让这位太原留守差点把砚台扣在自己脑门上:王威和高君雅这两个隋炀帝派来的“监军”,已经写好奏折要告他谋反!

要说这王威和高君雅,那可是隋炀帝亲手插在太原的两颗钉子

王威生得五大三粗,满脸横肉能把小孩吓哭,偏生爱穿月白长衫扮文人,腰间永远别着柄镶满宝石的弯刀

高君雅倒是清瘦得像根竹竿,可那双三角眼跟淬了毒似的,往人身上扫一圈就能刮下二两肉来。这二位爷名义上是副留守,实则是杨广安在太原的活体监控摄像头,整天就琢磨着怎么给李渊使绊子

李渊把毛笔往笔洗里一扔,墨汁溅得老高:“好嘛,我这边还没扯旗呢,他们倒先要给我唱《窦娥冤》了”

要说这位后来的唐高祖,年轻时也是长安城有名的纨绔,斗鸡走马的本事比读书强多了

可自从被杨广打发到太原守边关,愣是把自己憋成了个影帝——白天带着王高二人在晋祠烧香,晚上跟突厥使者勾肩搭背,活脱脱一个混吃等死的闲散王爷模样

但装孙子这事儿吧,装久了容易真成孙子

眼看着中原乱成一锅粥,瓦岗军把洛阳围得铁桶似的,李渊心里那团火越烧越旺

某天夜里跟裴寂喝酒,这老小子借着酒劲说了句大实话:“您这演技可比杨广强多了,再演下去怕是要拿个终身成就奖”

李渊当时就摔了酒杯,酒水在地上洇出个张牙舞爪的龙形

话分两头,王威和高君雅也没闲着

这俩活宝自从发现李渊偷偷招募私兵,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高君雅在密室里捻着山羊胡:“李渊这老狐狸,前日我去他府上,看见马厩里拴着三十多匹突厥骏马,喂的都是精饲料!”

王威把弯刀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乱跳:“我看他是要学司马懿装病!咱们这就写折子,八百里加急送江都!”

要说这二位也是缺心眼,密谋造反的奏折居然找太原府的书吏誊写

那书吏表面点头哈腰,转头就把消息卖给了刘文静,等密报送到李渊手里时,王威的奏折还在驿站换马呢——这就好比打麻将抓了副清一色,刚要推牌却发现对家已经胡了

李渊盯着密报看了足足一炷香时间,突然笑出声来:“诸位,咱们该给王大人高大人排场大戏了”

说着从袖子里摸出个锦囊,里头装着早就伪造好的突厥密信

刘文静凑近一看,乐得直拍大腿:“这字迹仿得,突厥可汗本人来了都得认栽!”

五月初二的清晨,太原城突然响起震天鼓声

百姓们揉着眼睛推开窗,看见衙门口乌泱泱围满了兵丁

王威和高君雅被五花大绑押出来时还梗着脖子喊冤,李渊穿着紫袍端坐堂上,慢条斯理抖开那封“突厥密信”:“二位与始毕可汗相约端午劫掠太原,人证物证俱在,还有何话说?”

话音未落,十几个“突厥奸细”被推上堂来——仔细一瞧,全是李渊的亲兵贴了假胡子扮的

午时三刻,两颗人头落地

血还没渗进青砖缝里,李渊已经带着人马直奔晋阳宫

那里藏着杨广囤积的九万石粮食、五万匹绢帛,还有够武装十万人的铠甲兵器

后来史书记载这个下午,说是“唐兵由此大振”,要我说这就是史上最成功的零元购——没花半文钱,白捡个造反大礼包

有人可能要问:这么明显的栽赃,就没人怀疑?您可别忘了那年头是什么光景

大运河上漂的死尸比运的粮食还多,江都宫里杨广正抱着江南美女醉生梦死,别说李渊杀两个副手,就是他把太原城楼漆成金色,估计朝廷都腾不出手来管

这出戏最妙的地方就在时机——早半个月动手显得心急,晚半个月就可能人头落地,李渊偏偏卡在杨广彻底摆烂、天下大乱的前夜出手,这份时机的把握,比后世那些炒股的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处决王高二人的告示墨迹未干,李渊就派刘文静带着厚礼去找突厥可汗

要说这老刘也是个人才,愣是把借兵说成了合伙做生意:“咱们可汗出骑兵,我们唐公出脑子,中原的金银财宝三七分成怎么样?”

突厥人哪见过这么会画饼的,当场就派了两千骑兵过来,等后来发现是给人当枪使,李渊早就坐在长安太极殿上喝茶了

这场风波过后,太原城里再没人敢对李渊说半个不字

那些原本观望的士族豪门,现在排着队往李府送钱送粮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李渊让人把王威的弯刀熔了,打成十二面铜锣,每天清晨在城头敲响

百姓们都说这是“镇魂锣”,要我说这是最早的品牌营销——每声锣响都在提醒全城:现在太原姓李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