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因为无人机研发基地,基本是亚伦在操盘,受组织指派,陈秘书来和亚伦谈军民融合。
军机处这次搞改革,一是民参军。即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或者以民品为主的行业企业进入军工领域。
民营资本通过持股,进入军工行业,军工企业也可以员工持股。
二是军转民。即军用技术民用化。
军工技术,就种花家而言,实力雄厚。通过产研结合,能有效整合科研资源,提高生产力。
改制政策已经出台,军工科研院资产重组,至于无人机研发基地,陈秘书的建议是军机处和亚伦组成股份公司,有亚伦控股。
亚伦没有太在意,他更看重和航空部门的合作。
改制有好处,也并不是绝对的好。如今大部分的军工所都开始了改制,从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
企业员工开始签劳动合同,5年一签,10年一签的这种,基本上都能续签,但是如果表现太差,不会续签。
亚伦没有拒绝,未来谁也说不准,只有少数军工所还是事业编制。
事业编的军工所为了吸引人,在试用期都会给高工资。
这种规则好处是稳定。
还有一点,军工所都是加班多,出差多。有员工抱怨,钱少加班多出差多,工作生活完全没法平衡。
无人机研发基地改名了,亚伦拍板,注册飞天集团。同时亚伦和李铁一起,在和火箭发动机研发组谈合作。
钱总师坐下来也不废话,直接伸出一只手掌:
“1亿,5个人,都有职称的,除了参加重点工程的团队,愿意走的都放人。”
“不行,二十个!一亿四千万换,绝对值得!”
要知道,人才的实际价值比工资高多了!
亚伦明白钱老,研究员他们不缺,即使走了,航天人才体系可快速补齐。
只有高级技师,才算珍贵人才,尤其航天发动机,很多时候都依赖于技师手搓。
钱老更清楚,听到二十,差点从椅子上摔倒。
双方友好相处,下午才勉强达成共识。
7个研究员,7个技师,而且不能挖的名单都给了,就算你说动也不行。
工资,亚伦不小气,优秀大学生,年薪都是40万起。
高级工程师更好,一百万!至少一百万年薪,还给分红。
第三天的时候,双方签订了正式合同,飞天集团也正式生效。
飞天集团和钱老约定,航空占股10%,军机处占30%,余下的全部是亚伦的。
亚伦其实无所谓,他不在乎钱,他本来要分给李铁几个组长股份,不过陈秘书说了,这是组织决定,也就这样了。
这交易给钱老带来了1亿资金,一次到账,太行基地对飞天集团非常满意。
不过飞天集团资金就比较紧张了,即使亚伦通过系统,省去了占大头的研发经费,但仅仅是材料和加工支出想必也不会少。
说起来飞天集团比其他所有企业都有个极大的优势:研发。
要是其他企业知道,飞天集团这几亿就能搞探月,早就哭晕在厕所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世界,无人机公司基本在发育阶段,成本也是居高不下。
亚伦在飞天集团设立研发组,目前是八个人,张秀负责。
火箭发动机,亚伦一共做了三个方案,一个是动力改,能将近地轨道运力增加,成本基本保持不变。
第二个是构型改,降低了重量,近地不需要太重。
第三个改进了火箭发射,主要打算空中发射,可以打出更快的速度。
而且他还估算了成本,近地无人机发射一次成本极低,每公斤载荷只需要一万元左右。
“对不起,我们不融资需求,而且无人机赚不到钱的,我怕你们亏本啊!”
“我们在乎的不是赚钱多少,只是想为人类进步的事业多贡献一份力量!”
“真的不用。”
“这是为了全人类崇高的理想!”
“……”
亚伦被地方政府烦了好几天,偏偏都是好心,他不能甩脸色不见。
尤其是长安市政府,对无人机研发基地很感兴趣,啥也不说,先给修路。
最近在长安市政府孙市长的建议下,亚伦把分给职工的股份,给了长安市政府,8%。
亚伦持有52%,工程师们只有分红效益,整个飞天集团牢牢掌握在亚伦的手中。
工厂改制,除了应付杂事和改变管理架构,还有就是和外界打交道。
幸亏长安市政府派出孙市长帮忙,不然亚伦根本没时间做研发。
1月,大学生都在假期,今年假期的龙飞院,是格外的热闹。
虽然没有学生,不过前来空飞院开会的专家可比以往兴奋得多。
空飞院校领导专门让人做了无人机模型竖在学校大门,特别显眼。
显眼包领导,请问会议报道处在哪?啊!你咋知道我们研发的无人机?
会议的宣传栏内容大半也都是双子塔无人机,也是难为宣传部了。
无人机系热度最高,刘教授看着一个个参加会议的专家,脸笑得跟菊花一样。
有无人机的高校不少,但是自研(合作)的,世界一流的,放眼国内,除了空飞院,有吗?
科学意义有限,空飞院也算在军机处里挂上了号,倾斜的资源必然更多。
同时也坚定了他们抱紧飞天集团发展道路的决心,借着会议之名把亚伦请了过来。
亚伦没空,打发李铁去,突然要在人面前演讲,李铁心里还是非常激动和有些害怕的,这可不是基地里那几十个人,台下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啊。
小说《无人机兴国,我是最高机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